路面平了,污水不外溢,老石榴树留下了,旧车棚变身凉亭……
“一院一策” 老旧小区“美颜”变花园
作为老工业区,中原区老旧小区众多。自2019年开始实施老旧小区更新工作以来,中原区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核心,以“一拆五改三增加”为重点,建立“区级统筹、街道实施、规划引领、路院共治、问需于民、压茬推进”的工作机制,加快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实施。目前,557个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完毕,解决了一大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缺失、功能配套不全、环境脏乱差等问题,基本实现了“功能完善、环境整洁、管理有序、群众满意”的目标,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,更新提质升级群众幸福感。
(资料图片)
问需于民 老旧小区更新环境大变样
老旧小区更新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民生工程,涉及地上地下、楼里楼外、千家万户、各行各业。中原区坚持改造问需于民,针对老旧小区道路破损、院落私搭乱建严重问题,实施“路院共治”,统筹推进。
据中原区城乡建设局负责人介绍,中原区老旧小区更新,从规划设计到改造方案确定、公示,再到工程施工、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,都坚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、汇集民意,从群众最期盼、最迫切的要求入手,结合小区实际,坚持“一院一策”,改建配套基础设施、改造提升人居环境、改善优化居民服务、改进规范社区管理,增强居民获得感,让老旧小区由内而外散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。
6月15日,记者走进桐柏路191号院,入口处安装了自动识别道闸,小区地面平整、划线清晰、引导标志醒目,指示箭头清晰标着每栋楼的方向。“小区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,小区像花园,环境大变样。”居民感叹道。小区地下老旧管网也挖开重新铺设,解决了以往污水、雨水外溢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改造涉及家家户户,需求也各不相同,虽然众口难调,但中原区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,尽可能满足群众需求。桐柏路191号院,居民种了多年的石榴树等果树完好保留,有些景观巧妙置入改造设计成小区一景。记者还在前进路50号院看到,小区中央的“和谐亭”古色古香,许多居民在亭子里小憩。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以前这里是利用率不高的自行车棚,经过改造焕然一新,居民也很满意。互助路24号院改造增设了凉亭、健身器材,市民下楼就可以游玩锻炼。
这些改造过的老旧小区有几个明显特点:院子封闭管理,出入口科学设计;小区管网重新敷设,雨水、污水外溢现象减少;新修道路照明设施安装到位。
党建引领 推进居民小区物业全覆盖
老旧小区更新的过程也是惠民生的过程。为让群众得实惠,感受到改造带来的切实变化,中原区在推进老旧小区城市更新中,坚持党建引领,临时党支部驻扎改造项目工地,党员当先锋冲锋一线。还通过“马扎会议”集民意,“三蹲三保”促进度,“帐篷会议”解难题,“立体督查”保实效,“规范流程”强管理,“专业指导”提效能,确保老旧小区更新工作保质保量推进。
为解决无主管楼院管理难题,建立长效机制,巩固老旧小区更新成果,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,中原区政府组织相关单位统筹谋划,党建引领,强力推进居民小区物业全覆盖工作。目前,实现物业管理小区193个,后勤管理小区57个,业主自治小区26个,社区代管小区216个,各街道、社区积极与物业企业、小区居民协调,推进老旧小区物业引进相关工作,力争实现物业企业全面进驻老旧小区。
中原区房管局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坚持老旧小区更新完成后及时引进专业化物业。创新举措,采取“菜单式”方式与物业公司谈判,不断提高老旧小区生活环境便捷性、舒适性,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,持续维护和巩固老旧小区更新成果。
服务延伸 做好“后半篇文章”
中原区在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收尾工作的同时,围绕巩固成果,延伸服务,做好“后半篇文章”。坚持文化引领,“一院一策”打造有看点的精品工程。强化服务理念,引入专业养老机构,上门服务推进居家养老。完善物业管理,规范小区商业布局,繁荣商业。汝河小区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为契机,抓住关键人,找到关键处,用好关键招,解决群众的关键事,把服务触角延伸到“最后一米”。运用“原点在线”小程序、“数治中原”系统,建立网格与智能终端相连的应急反应机制,推动形成了“信息收集在网格、小事化解在楼院、大事处理在社区、难事解决在基层”的网格化基层治理效果。
“小区改造后除了环境变化,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社区服务提升。”桐柏路191号院20号楼64岁的吴予群说。吴予群家中有91岁的老父亲,由于社区引入专业养老机构瑞阳养老院,“订单式”居家养老服务十分贴心。社区小食堂还方便了他们的一日三餐。
为了做好老旧小区更新“后半篇文章”,中原区各街道社区以“五星支部”创建为契机,结合“我们的节日”,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;对孤寡老人、独居老人上门慰问送温暖;关爱残疾儿童等困难群体。同时,通过智能化系统,建立方便老人、困难群体的应急救助系统。“一键呼叫”,迅速救援。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,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、安全感和获得感。
正观新闻·郑州晚报记者 孙志刚 文/图
《郑州晚报》版面截图
标签: